今天,我在脸书上看到十七世大宝法王伍金赤烈的教言,觉得颇有意思。他在英国伦敦讲《修心八颂》时提到——菩萨要谦卑,才能利他。这个说得很好。过去噶当派的祖师们常以“大海”来比喻谦卑。地球表面大约百分之七十被水覆盖;海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,既深且广。然而,你会看到一个特点——大海永远处在低下的位置,因此才可广纳百川之水;如果大海是位于高处,水源是无法注入的。若你觉得自己修行很高了,神通很大了,永远处在最高点,但如果大海是位于高处,水源是无法注入的。噶玛巴讲,“要保持谦卑的心”,表示自己是一个虚心受教的学生,因为每一次与他人的接触,都是自己学习的机会。有了这样的观念之后,就会像是广纳百川的大海一样,谦卑的心胸将能含摄一切功德。
噶玛巴讲自己永远在学习。其实,我也是这样子的,我修行三十多年了,你们大家在这里,不管你是谁,哪怕是第一次来的,有时候从你们讲的一句话,我也可以学到东西。我很谦虚的觉得大家都是佛。噶玛巴讲所有弟子来到他的面前的时候,都让他有所学习。有了这样的观念后 ,就会像是广纳百川的大海一样,因为谦卑的心胸将能含摄一切功德。
如果你自以为修得很高,那你永远学不到东西——谦卑的相反,就是傲慢。“我是大师兄!”“我是阿楚仁波切!”“我是金刚上师,坐在法座上,很了不起!” 如果我很傲慢,看不起你们,那我将是失败的。傲慢如同一颗膨胀的球一般,水是片刻也无法停留在表面的;这在比喻一个骄矜自满的人,他将无法学习到任何新知。当我有什么东西不懂得,我会请问大家,“可以教我吗?”相对而言,一个保持谦卑的人,就像是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,总是能够保持一颗开放、善于理解的心,因此也总是能够把握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。因为谦卑,所以每次别人讲话得时候,我们都仔细地去聆听,去学习。
大宝法王说,“傲慢”和“自信”是不同的,但我们很多时候都分不清楚两者的差别在哪里?就像我刚刚提到的,傲慢的人常常自以为是,这种自大自满,不仅限制了自己成长的空间,而且你会没有道理地误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而轻视他人。大宝法王因为身负“噶玛巴”的名号,所以他认为自己也就必须好好地学习。当他在西藏学习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,就前往印度,而现在又有机会去到世界上更多的国家。或许他因为走得多,看得多,见识多了一些,所以一他会时常感觉自己比起家乡的人们来说,无论是在知识上、经验上都相对丰富许多;他甚至会暗自觉得,“自己好像比他们更厉害一些!”大宝法王在印度偶尔会接见一些家乡来的藏民。藏民们要来一趟印度是非常不容易的,对于他们而言,如此期待已久的短暂觐见,可能是一生当中仅有的一次机会,因此他们都会把握机会,挖心掏肺地向他袒露他们觉得最重要的内心话。大宝法王说,这个时刻总是特别令人动容,因为他们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,但那份诚恳和自然,完全彰显出身为人的崇高品德,这让他感到自愧不如,而会生起一种“如果自己也能拥有那份真诚该有多好!”的谦卑之心。
噶玛巴修行到今天,还认为自己有不够圆满的地方,还要向这些藏民学习!他让我很赞叹,也非常随喜他的修行。我们要向噶玛巴学习他的谦卑。真正的谦卑。
阿弥陀佛。
阿楚仁波切开示/莲韶恭录于新加坡27-10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