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楚仁波切开演《法华经》之《如来寿量品》之二

今晚,我们在阿楚仁波切的带领下修了一坛《莲师法》。接着,阿楚仁波切继续开演《法华经》的《如来寿量品》。

释迦牟尼佛其实成佛已经太久、太久了,他所度化的众生也太多、太多了。他曾经度化的众生都在地球底下等待着他回来之后再全部显现,和他一起弘扬《妙法莲华经》。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授记前早就成佛了,因此说燃灯佛的授记只是“方便说”而已。

不管是谁,任何人来到释迦摩尼佛的面前,他一看就知道此人过去修行怎样,前世无量劫以来修什么,是利根还是钝根,因为佛有“佛眼”之故。不管你的名字叫什么、年纪多大、不管你是什么人,只要来到佛面前,他都知道。佛就是有这种智慧。释迦牟尼佛遇见了一位喜欢小法的人,知道他根本不可能成大器的,即然喜欢小法,就传此人小法;对于喜欢小法的人,他就不能马上讲太深的法。因为释迦摩尼佛座前的弟子们全都是小根器的阿罗汉,因此他只好显现“出家、成道”不过几年的过程。其实,释迦摩尼佛成佛已经不可思议的久远劫了。佛陀还得依据弟子不同的根器,用不同方式的说法,为了度众生而运用了“方便法”。释迦牟尼佛说,他讲经说法,不管讲我、讲你、讲他、讲这事情、讲那事情,都是真实不虚的,因为他不会讲骗话(如来是实语者)。

释迦牟尼佛已经知道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)的真相。我们这个地球是属于六道的欲界。除此之外,还有更高的色界及无色界。只要脱离了三界,就到了极乐世界(佛国净土)。其实,三界内是没有“生、死”的。可是,如果没有“生、死”的话,为什么还有所谓的“三界”呢?三界内所谓的“生、死”、“进、出”、“住世、灭度”,其实都是没有的,也不是真,也不是假。释迦牟尼佛所讲得最难懂的就是这一套里论——中观理论:也不是真,也不是假;也不是如(同),也不是异(不同);也不是“是”,也不是“不是”;“三界”,是“三界”,又不是“三界”。释迦牟尼佛是真正懂得“三界”得真相,没有错误的。

三界的众生都有各自的“种性”(习气)和不同的欲望。每个人都有欲望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;有这种欲望,就会产生这种行为、欲想、分别好坏,才有所谓的善根、不善根等。释迦牟尼佛从久远劫来一直度众生,从未休息。众生有不同的根器、不同的习性。你不要看他的表面是这样子,其实他真正不是这样子;你看不到他真正的真面目,因为很多时候他都是假扮一个样子给你看。我不是不知道你的假装,只是不要揭穿你,我要慢慢的度化你,有一天你就会觉醒,因为你最终会察觉到自己不可以这样继续假装,而是一定要醒来,一定要醒来!释迦牟尼佛就是用这种方式度脱所有不同根器的人。释迦牟尼佛用不同的譬喻、因缘、言辞、说法等等来度化众生,如用“牛车、鹿车、羊车”的譬喻把受困于三界火宅的众生先骗出来,避免被火烧死;他也用了《药草喻》、《穷子喻》、《系珠喻》等种种譬喻来告诉大家有关修行之道。

其实,释迦摩尼佛成佛已经很久了,一直不停的在说法度众生;他的寿命是无量阿僧祗劫的。其实,释迦摩尼佛并沒有入灭,世人看见他在印度活了八十岁,然后生病,涅槃。圆寂。其实,释迦摩尼佛是没有涅槃的,他只是演了一场戏给众生看,这是一种“方便法”。如果众生修得很好,修到到清净的境界,就会看到释迦牟尼佛永远在弘法。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最不可思议的地方。

最后,我们跟着阿楚仁波切诵念诸佛名号,把讲解《法华经》和念佛的功德回向给法界诸有情,希望众生离苦得乐,趣向菩提。

南摩妙法莲华经。

 

阿楚仁波切开示/文顺恭录